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

巫婆城

巫婆城


巫婆城

巫婆城
説起巫婆,人們聯想到的往往是“巫術”、“魔鬼”等不吉利的詞語。然而,在德國哈茨山區有一個叫戈斯拉爾的小城,卻以“巫婆城”自居,招攬了眾多遊客。


巫婆城

隨處可見巫婆玩偶
戈斯拉爾素有“北方羅馬”之稱,全城人口不足5萬,卻有47座教堂和修道院,舉目可見半磚木結構的百年老房,古樸而玲瓏,難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。


巫婆城

令我感興趣的是城內隨處可見的“招牌紀念品”———神態各異又滑稽可笑的巫婆玩偶,價格不貴,幾歐元一個,遊客一般都會買幾個放入包中。


巫婆城

戈斯拉爾三面環山,其最高峰———布羅肯山,也是傳説中巫婆的“據點”。歌德在《浮士德》中曾這樣描述道:“巫婆們趕往布羅肯山,麥穗兒綠,麥茬兒黃。”


巫婆城

據導遊介紹,冬天山上風雪頗大,由於光線折射的緣故,行人若在山頂遇上大風雪,眼前就會出現自己朦朧的倒影,不知情者看到後會嚇得要死,還以為是“活見鬼”。所以,當地人很少在冬天上山。


巫婆城

參觀巫婆博物館
戈斯拉爾還有一座巫婆博物館。這裡除了展出巫婆的各種造型、使用工具外,還有很多巫婆的歷史傳説資料,且每週定時進行巫婆劇表演。

工作人員介紹説,直到中世紀之初,女人在日耳曼文化區裏一直受到極大的尊重,尤其是那些制藥、行醫、會讀會寫的女人。然而,基督教在德國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變化。傳教士們認為對女人太尊重不符合基督教教義,女人應該絕對服從於男人。於是社會開始貶低女人,並由此而産生了醜化女人的巫婆形象,被視為“巫婆”的女人也受到迫害,甚至被活活焚化。1484年,兩位分別叫亨利希和耶科布的修士,還發起了聲勢浩大的“歐洲巫婆大審判”。他們撰寫了《巫婆之錘》,詳列了多種識別巫婆的方法。雖有巫婆能逃過大難,將巫術繼續流傳下去,但其普及程度已相差甚遠了。

目前,巫婆在世界各地的門派各不相同。如克萊提卡派,十分強調自然和萬物,據説擁有適用於所有植物、石頭乃至靈魂、精靈的神奇法術;埃克提克派,是孤僻獨立的一群,愛自行學習研究;克萊米納派,經常施行祭祀式的法術,十分重視儀式的細節;所裏塔利派,喜歡獨立施法;維克康尼派,則被認為是“最為人所接受的巫派”。

有趣的是,前幾年戈斯拉爾還舉行過一屆“世界巫婆大會”。據説10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巫婆代表在此集會,希望通過施展巫術防止天災人禍,爭取世界和平。

巫婆節吸引眾多遊客
我去的那天,正好趕上戈斯拉爾一年一度的“巫婆節”。在歐洲,5月1日曾被視為夏天的開端。而夏日前的那個夜晚,即4月30日之夜,按哈茨山區的傳説,便是巫婆聚集的日子。

這天晚上,當地居民和遊客穿上奇裝異服,戴上巫婆面具,騎著掃帚從四面八方走上戈斯拉爾的大街,然後遊行前往荒蕪的布羅肯山。

伴隨夜幕降臨,巫婆舞便開始了。參加跳舞的除了眾人扮演的巫婆外,還有騙子、樂手、龍、獨角獸和人狼等角色。他們共同迎接魔鬼的到來。

隨著午夜的焰火,眾巫婆開始踏上歸途。她們咆哮著遁去,把哈茨山讓給了夏天的女神,即五月女神。人們還把十字架和木柴捆係在門上,抽響鞭子,教堂鳴響鐘聲。據説這一切都是為了抗拒巫術。

從19世紀末開始,戈斯拉爾便在4月30日巫婆節期間組織巫婆遊行儀式。現在,這已逐漸發展成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的一個重要內容,來這裡觀光的遊客每年達到20多萬。

巫婆城
引用自:德國有個巫婆城

網誌存檔